来源:江苏优培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-10-09 10:23:41 浏览人次:27
碳纤维人体外骨骼解决了当前人体外骨骼用铝合金、钛合金、工程塑料的一些问题点,因此迎来了空前广泛的应用。
碳纤维正在成为医疗用人体外骨骼的重要材料
在康复医疗领域,人体外骨骼正成为改变截瘫、偏瘫及老年行动障碍患者生活的核心产品。一直以来的金属材料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困扰着刚需的人们,如铝合金框架外骨骼普遍超20kg,脊髓损伤患者需耗费5年护理成本(约70万元)才能购得一台设备,而钛合金植入部件长期释放金属离子引发炎症的案例频发……面对全球2.49亿老龄人口及千万级神经损伤患者的刚性需求,引入碳纤维人体外骨骼解决传统材料的问题,改善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。
一、传统材料的几大痛点,抑制着人体外骨骼的应用
1. 重量
铝合金骨架虽具备基础强度,但密度高达2.7g/cm³,直接导致康复外骨骼重量普遍达20kg。患者使用中额外能耗增加30%,严重制约持续使用时间。虽然钛合金比钢轻,但与碳纤维相比仍然较重,这可能会导致用户疲劳,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佩戴外骨骼的患者而言。
2.疲劳和耐久性:
铝在反复的应力和应变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,导致疲劳失效。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外骨骼来说,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。
3.设计灵活性有限:
铝难以塑造成复杂的形状,这限制了其在人体工程学设计中对用户舒适性和可穿戴性的要求。
4.成本:
钛合金比铝合金昂贵得多,因此不太适合大规模生产,尤其是在对成本敏感的医疗市场。
5. 生物相容性隐患
钛合金植入件长期使用后释放钛、铝、钒离子,诱发局部组织炎症——这正是美国FDA对钛合金人工骨骼强制要求表面涂层(如羟基磷灰石喷涂)的主因,但涂层开裂风险仍达12%。
6. 人体外骨骼强度:
工程塑料则不具备支撑重载或为外骨骼提供稳定性所需的机械强度。
耐久性差:塑料磨损较快,尤其是在暴露于压力、高温和潮湿环境中时,长期来看可能导致部件损坏。而且承载能力有限:与金属不同,工程塑料无法承受高负荷,因此不适合制造需要更高刚度和支撑力的结构部件。
二、碳纤维人体外骨骼带来的优势
1. 轻量
碳纤维材料密度仅1.6g/cm³(比铝轻40%,比钛轻64%),使下肢外骨骼成功减重至12kg以内。由碳纤维制成的外骨骼既足够坚固,能够承受使用过程中的压力,又足够轻便,可以减轻用户的疲劳。这对于通常需要长时间佩戴的医疗康复设备至关重要。
2. 耐腐蚀和耐环境性
与金属不同,碳纤维在暴露于湿气、汗水或其他环境因素时不会腐蚀或降解。这种耐腐蚀性使其特别适用于经常暴露于各种外部环境(例如湿度或高温)的医疗外骨骼。
3. 耐久性和抗疲劳性
碳纤维的抗疲劳性使其成为需要频繁使用的外骨骼的理想选择。与铝合金不同,碳纤维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遭受同等程度的磨损。其耐用性确保外骨骼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功能。
3. 力学性能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灵活性
通过铺层优化,可设计某方向的性能,此不同于金属的各向同性,同时工艺设计时采用0°/45°/90°三轴向交织铺层,R区灌注纳米改性环氧树脂(提升韧性30%)。碳纤维可以轻松塑造成复杂的形状,从而可以定制外骨骼,确保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贴合性。对于患者而言,舒适度至关重要。此外,碳纤维的灵活性使制造商能够在外骨骼中集成其他功能,例如传感器或轻型电机,而不会损害其结构完整性。
4. 综合成本可控性
尽管碳纤维原材料成本高于铝材,但是有以下几点可以优化成本
1)模块化设计使碳纤维部件模具复用率达80%(如左右腿对称件),综合量产成本降低30%。
2)关节模块标准化设计(降低50%装配工时)
3)在制造工艺上采用T700级/3K编织混合铺层,
4)用PFM工艺替代热压罐工艺,严格控温曲线:升温阶段≤2℃/min,保温阶段130℃±5℃。层间孔隙率>1.5%将导致强度衰减7%。
以上等等都最终优化成本,碳纤维人体外骨骼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能改善生活质量。
简而言之,碳纤维外骨骼在重量、耐用性、耐环境性、设计灵活性和抗疲劳性方面比传统材料带来了显着改进。虽然碳纤维原材料的成本仍然高于铝,但优化的制造工艺和模块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总体生产成本,使其更容易获得。通过解决铝合金和钛合金等传统材料带来的挑战,碳纤维为未来的医疗康复设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,使全球数百万患者受益。
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神经损伤人数不断增加,全球对外骨骼的需求持续增长,将碳纤维引入康复市场代表着改善有需要的患者生活质量的突破。采用碳纤维作为材料选择不仅是一项创新,而且是推进医疗保健技术的重要一步。
江苏优培德复合材料团队深耕碳纤维等复材行业近20年,以专业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样件开发及量产服务,前期有设计可行性需求的可直接联系技术或商务电话13968211586或13914203709.